内科

孢子丝菌病

  • 病因
  • 症状
  • 预防
  • 资料用药
  • 孢子丝菌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Schenck)孢子丝菌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申克孢子丝菌是一种存在于土壤、木材及植物的腐生菌,为双相型真菌,即在人体内为酵母型,在人体外呈菌丝型。归属于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在涂片上革兰染色可见在中性粒细胞或大单核细胞内有革兰阳性的卵圆形小体,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室温培养2~3天即可生长。

      (二)发病机制

      本菌存在于土壤中和植物上,孢子通过皮肤外伤处植入,也可侵犯口腔黏膜,经消化道造成感染,还可经呼吸道侵入肺部或经血行播散至内脏及骨骼。

      感染后经过1周至数周,在侵入处发生一个坚韧、无痛皮下结节,呈淡红色,不与皮肤粘连,结节增大,软化,色变淡紫、绀紫,以后破溃,流出少量黏性脓液,愈后可形成瘢痕。继发于皮肤淋巴管型或自家接种所致。于远隔部位出现多发性结节。系统损害经血行播散引起,可侵犯骨、关节、眼、黏膜、肺、心肌、肝、脾、肾、各腺体和中枢神经系统。

    孢子丝菌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根据孢子丝菌侵犯部位及机体抵抗力的不同,孢子丝菌病可分为如下类型:

      1.皮肤淋巴型 是孢子丝菌病最常见的一型,好发于四肢。近年来,发生于面部者增多,四肢以右上肢为多见,可在前臂、手背或手指部,也可在小腿或踝部,常为单侧性,多有外伤史。自从患者接触有菌土壤或植物后,第1个病灶可于感染后8~20天出现,潜伏期也有长达6个月之久的。开始为圆形、坚韧无痛的皮下结节,表面淡红色,与表皮不粘连。其后,结节逐渐隆起附着于皮肤,表面呈紫红色,最后为

    孢子丝菌病应该如何护理?

      这是由孢子丝菌引起的深部霉菌病,主要侵犯皮肤,偶尔也可侵犯粘膜,肺、脑膜和其他内脏器官。发病前,皮肤常先有外伤史,再接触带菌的泥土或植物,病菌就从损伤的皮肤进入人体,大约经过1~3周,就在最初侵入的部位产生象疖子样的损害,一般不痛,也不发热,溃破后形成溃疡,流脓不多;也可为丘疹、疣状损害、斑块、菜花样假性肿瘤等。损害可长期固定于一处,或沿淋巴管向上蔓延,产生一串类似损害,数个至数十个排列成条状。 一般以上肢发病的机会最多,下肢次之,近几年来面部也相当多见。 极少数可侵入血液,引起皮肤和内脏的广泛播散。挤出损害中的脓血作培养,常能分离出病原菌,即可确定诊断。 碘化物对本病有特效,一般用10%碘化钾溶液,每次10ml,每日三次,口服,疗程在2~3月。局部温热疗法可起辅助作用。 防止皮肤外伤对预防本病很重要。病人换下的敷料应烧毁,以免污染环境,感染他人。在本病高发区应做好宣传工作。

    孢子丝菌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1.内服药

      (1)碘化物:5%~10%碘化钾3g/d,可渐增加到6~8g/d,损害消失可继服2~4周,一般疗程2~3个月。碘化钾饱和液10滴/次,3次/d,可渐增加到40滴,3次/d,一般1周见效,1~2个月可治愈。口服碘化钾有消化不良或恶心、呕吐、胃纳不佳等胃肠道反应时,可用碘化钠1g/d静脉推注。如患者有肺结核,碘化钾不宜应用。

      (2)灰黄霉素:效果较差,一般不用。对碘过敏者可考虑,0.8g/d,持续1~3个月。

      (3)氟胞嘧啶:按100~200mg/kg体重,直至痊愈。

      (4)伊曲康唑:①淋巴管型:100~200mg/d,持续3~6个月;②固定型:50~100mg/d,持续3~6个月。

      (5)特比萘芬:2次/d,每次0.25g,一般服1~2个月。

      (6)氟康唑:200~400mg/d。

      (7)两性霉素B 对皮肤淋巴管型及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可以应用。首次剂量3~5mg,成人可加到30~35mg,持续1~2个月。

      2.外用药 2%碘化钾或0.2%碘溶液可外用;2%球红霉素二甲亚砜透剂,2次/d;两性霉素B250~500mg,二甲亚砜30ml,甘油20ml,水50m1,配制成透剂外用;温热疗法45℃电热器局部加温,3次/d,每次60min,对孤立损害有效。

      (二)预后

      皮肤淋巴管型,结节逐渐软化、破溃形成慢性溃疡,不易愈合。愈后可形成瘢痕。

    保健品查询

    其他科室常见问题

    症状咨询 药品咨询 生活咨询

    相关资讯推荐

    更多
    女性健康 男性健康 女性情感
    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