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

鼻出血

  • 病因
  • 症状
  • 预防
  • 资料用药
  • 鼻出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原因复杂,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局部原因

      1.外伤。

      2.气压性损伤。

      3.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穿孔也常有鼻衄症状。

      4.炎症:①非特异性炎症: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鼻炎、急性上颌窦炎等,常为鼻出血的原因。②特异性感染:鼻结核、鼻白喉、鼻梅毒等,因粘膜溃烂,易致鼻出血。

      5.肿瘤。

      6.其他:鼻腔异物、鼻腔水蛭,可引起反复大量出血。在高原地区,因相对湿度过低、而多患干燥性鼻炎,为地区性鼻出血的重要原因。

      (二)全身原因

      1.血液疾病:①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②凝血机制的异常。

      2.急性传染病。

      3.心血管疾病:①动脉压过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肾炎、伴有高血压的子痫等。②静脉压增高:如二尖瓣狭窄、胸腔或纵隔和颈部巨大肿块、肺气肿、肺水肿及支气管肺炎等。

      4.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及微量元素钙等缺乏时,均易发生鼻出血。

      5.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磷、汞、砷、苯等中毒,可破坏造血系统的功能引起鼻衄。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致凝血酶原减少而易出血。

      6.内分泌失调:代偿性月经、先兆性鼻出血常发生于青春发育期,多因血中雌激素含量减少,鼻粘膜血管扩张所致。

      7.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肝、肾慢性疾病以及风湿热等,也可伴发鼻出血。

    鼻出血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出血可发生在鼻腔的任何部位,但以鼻中隔前下区最为多见,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鼻腔后部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从口吐出。一般说来,局部疾患引起的鼻出血,多限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内交替或同时出血。

    鼻出血应该如何护理?

      儿童出鼻血六大注意事项

      1.在干燥季节,对有鼻出血史的孩子,家庭应备有金霉素眼药膏,每天可在鼻腔内均匀地涂抹,以滋润鼻粘膜。

      2.纠正孩子偏食的习惯,多喝水,多吃蔬菜,合理科学地安排孩子的饮食。

      3.晚间孩子发生鼻呼吸不畅,可用呋麻液润鼻,而千万不能抠挖鼻腔。

      4.一旦发生鼻出血,可以用干净的脱脂棉充填鼻腔止血,如没有脱脂棉也可用手指压迫鼻翼两侧5分钟。

      5.让鼻出血的儿童低头(注意不是仰头)并举起上肢,以增加上腔静脉的回心血量,从而减少鼻腔供血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6.用冷毛巾敷鼻部而使鼻血管收缩。

    鼻出血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戒除烟酒,以免滋生火热。天气干燥时可预防性的往鼻腔里滴人油剂滴鼻液。调节情志,去除挖鼻的习惯,避免鼻部损伤。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以免鼻出血的发生。

      

      止血方法

      

      1、局部压迫止血:头部应该保持正常竖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用手指由鼻子外面压迫出血侧的鼻前部(软鼻子处),似一般以手夹鼻子的做法,直接压迫约五至十分钟。大部份病人都可以此种方法简朴地来止血。假如压迫超过了十分钟后血仍未止,则可能代表着严重的出血,或有其它问题存在着,此时就须要送医做进一步的处置。

      

      2、在止流之前应先将血块擤出,以免因伤口无法闭合而无法止血。

      

      3、以去充血剂或鼻腔喷液将棉花沾湿,塞入鼻孔可帮助止血,白醋也行。

      

      4、涂抹软膏:当鼻血被控制后,在鼻内涂一些维生素E软膏。假如没有维生素E,可用少许抗生素或类固醇软膏代替,一天涂2~3次。维生素Ⅱ软膏可促进伤口愈合,而抗生素或类固醇软膏町毁坏鼻腔内的葡萄球菌,不仅止痒,也防止粘液干硬(以免诱发挖鼻孔的冲动)。鼻粘膜若因干燥而产生疼痛,可使用芦荟或治痢草软膏。

      

      5、用冰冷敷:冰冷能促使血管膨胀及减少流血。可以用碎冰或冰毛巾冷敷鼻子、颈部及脸颊,促使血管膨胀,减少流血。

      

      6、涂抹抗生素或类固醇软膏,可止痒也可防止黏液干硬。

      

      7、左(右)鼻孔流血,举起右(左)手臂,数分钟后即可止血。

      

      8、患者左(右)鼻孔流血时,另一人用中指勾住患者的右(左)手中指根并用力弯曲,一般几十秒钟即可止血;

      

      9、或用布条扎住患者中指根,左(右)鼻孔流血扎右(左)手中指,鼻血止住后,解开布条。

      

      10、取大蒜适量,去皮捣成蒜泥,敷在脚心上,用纱布包扎好,可较快止血。

      

      11、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将双脚浸泡在热水中,可止鼻血。

      

      12、穴位按摩法 取穴:肩井穴(位于大锥与肩峰连线中点)治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用食、拇指掐捏,挤压穴位中央,将肩部肌肉向上提起3-5秒钟,反复3回为1次,每次间歇两分钟,发作时连接3次。5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孕妇忌用此法。

      

      13、如流鼻血不止,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保健品查询

    其他科室常见问题

    症状咨询 药品咨询 生活咨询

    相关资讯推荐

    更多
    女性健康 男性健康 女性情感
    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