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

感染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 病因
  • 症状
  • 预防
  • 资料用药
  • 感染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感染性ATIN主要见于急性肾盂肾炎,也可由血源性感染引起。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感染。近来由于吸毒造成的HIV感染和在男性生殖器官的药物滥用而引起的感染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也逐渐增多。感染性ATIN的病因主要有:

      1.细菌 大肠埃希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分枝杆菌、葡萄球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

      2.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3.真菌 组织胞质菌。

      4.立克次体。

      5.病毒 巨细胞病毒、汉滩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

      (二)发病机制

      全身性感染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其发病机制可能不是细菌直接侵犯肾间质引起,而是细菌或其毒素对肾间质的免疫损伤。另一种可能是感染因子直接侵入肾间质引起,间质水肿和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主要出现在肾髓质,而皮质炎症是反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的特点。急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感染性ATIN,其间质损害呈局灶性,炎症病灶呈放射状分布,这与全身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反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的病理变化明显不同。在后者,浸润围绕血管呈环带状,主要集中在皮质和皮髓交界区。急性肾盂肾炎是细菌直接侵犯肾间质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又称急性化脓性间质性肾炎。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杆菌,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诱发感染的因素有尿路梗阻或其他尿路异常,妊娠、高龄、免疫力低下,尿道功能紊乱等。

    感染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主要为寒战、高热、血白细胞增高、核左移等全身感染性症状,以及肾小管性蛋白尿、镜下血尿、白细胞尿、管型尿、尿比重和尿渗透压明显下降等肾损害的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综合征。与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肾损害出现于致病微生物感染后2~3周的情形不同,感染性ATIN发病时间较早,一般在感染的最初几天,偶尔在感染10~12天后出现症状。

      感染性ATIN以急性肾盂肾炎引起的临床表现最具有特征性,患者可突起发热,畏寒,肾区

    感染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应该如何护理?

      预后

      多数与药物和感染有关的ATIN是自限性的,在找出并去除可能的致病因子后许多病例肾功能在数天内得到改善。甚至在控制感染后ATIN可以治愈。能否完全治愈与肾功能衰竭持续时间有关。持续和活动的小管间质炎症易导致疾病不能痊愈与不可逆的间质纤维化。另一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是间质受单个核细胞浸润的程度和范围。如不能去除继续侵犯的因素,患者可能进展到终末肾。

    感染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预防:主要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和系统性疾病积极对症治疗,预防引起间质肾炎的发生。对本病更应密切注意液体和电解质失衡。适当加强营养支持疗法,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致命并发症发生,采取多种措施避免加重感染和促使胃肠道出血的因素。

    保健品查询

    其他科室常见问题

    症状咨询 药品咨询 生活咨询

    相关资讯推荐

    更多
    女性健康 男性健康 女性情感
    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