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

巨球蛋白血症

  • 病因
  • 症状
  • 预防
  • 资料用药
  • 巨球蛋白血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可在家族及同卵双胞胎中发病,推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感染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中的发病作用尚不明确。

    巨球蛋白血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为老年患者,有贫血、出血、高粘滞血症、肾功能不全等。此外常见乏力、虚弱、消瘦等症状。

      二、国内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1)老年患者不明原因贫血及出血倾向

      (2)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症状

      (3)视力障碍

      (4)雷诺现象

      (5)肝、脾、淋巴结肿大

      2.实

    巨球蛋白血症应该如何护理?

      由于病因不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巨球蛋白血症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患者常需经多年治疗。如果有高粘滞现象,最初的治疗包括用血浆单采法(血浆置换疗法)降低血清粘滞性,该疗法可迅速有效地纠正高IgM所致的出血和神经方面的异常。血浆置换疗法常需反复运用。

      有些病人要长期口服烷化剂。常选用苯丁酸氮芥,每日0.03~0.09mg/kg,或加大剂量,每日0.25mg/kg共4天,每隔4~6周一次。但可引起骨髓毒性反应。用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苯丙氨酸氮芥和环磷酰胺亦可任选一种使用,同时口服强的松(每日1mg/kg共4天,每隔4~6周一次)可能有裨益。近年研究报告使用嘌呤拮抗剂氟达拉滨和2-氯去氧腺嘌呤的疗效令人鼓舞,并建议替代治疗对标准口服烷化剂药物无效的患者。在某些病例,干扰素可降低M蛋白。

    保健品查询

    其他科室常见问题

    症状咨询 药品咨询 生活咨询

    相关资讯推荐

    更多
    女性健康 男性健康 女性情感
    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