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

小儿感冒

  • 病因
  • 症状
  • 预防
  • 资料用药
  • 小儿感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原体

      多以病毒感染为主,可占源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菌引起的较少见。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粘膜推动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发化脓性感染。

      1、常见病毒:

      (1)鼻病毒(rhino virus):是普通感冒最重要的病原体,约有5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该病毒引起。可致上感、支气管炎及中耳炎。

      (2)冠状病毒(Coronavirus):也是上感的常见病原,但分离需用特殊方法。还可以引起婴儿、新生儿急性肠胃炎

      (3)呼吸道全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至今已鉴定有2个主要血清型和9个亚型。它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多见于新生儿和6 个月以内的婴儿,可引起小流行。该病毒对婴幼儿呼吸道有很强的致病力,症状较重,可有鼻炎、高热、喉炎、咽炎,还可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及肺炎。但对年长儿童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4)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分甲、乙、丙三种血清型。甲型可因其抗原结构发生较剧烈的变异而导致大流行,估计每隔10~15年一次。乙型对人类致病性较低,流行规模较小且局限。丙型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只造成散发流行。该病毒主要引起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上感,也可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5)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分1、2、3、4四种血清型。1型称为“红细胞吸附病毒2型”(HA2),2型称为“哮吼类病毒”Ⅰ型(HA1)。这两种往往引起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也常出现哮吼。其中1型是儿童喉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3型经常导致肺炎和细支气管炎。4型称为M-25,似较少见,难以检出,可在儿童及成人中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6)柯萨基(Coxsackie)及埃可(ECHO)病毒:为肠道病毒,体积微小,属于微小病毒(Picornavirus)。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均可引起呼吸道症状。

      (7)肺炎支原体(mycophlasma pneumoniae):又名肺炎原浆菌或胸膜肺炎样微生物(简称PPLO),不但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多见于5~14岁小儿。发病以秋冬季多见,每3~4年有一次流行。

      (8)腺病毒(adenovirus):有30余种不同血清型,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约半数病人为隐性感染。主要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咽炎、咽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炎。约2~4%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病毒引起,除此之外也可引起肺炎的流行。

      其中在上呼吸疲乏感染中以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冠状病毒较为常见。

      2、常见细菌:侵入上呼吸道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大多属于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及葡萄球菌等。其中链球菌往往引起原发性咽炎。近年国外文献提到鼻咽部常住菌菌群之一的卡他布兰汉氏菌(Branhamelis catarrhails)可在呼吸道可发展为致病菌感染。

      二、诱发因素

      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取决于侵入的病原体种类、毒性及数量,还有其他诱发因素。

      1、宿主防御能力  营养不良和缺乏锻炼,以及有过敏体质的或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小儿,身体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为严重,在气候改变较多的冬春季节,更易造成流行。

      2、环境因素  大气污染、居住拥挤、间接吸入烟雾、被动吸烟等,均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促使病原体生长繁殖。

      加强锻炼,改善营养状况与环境卫生等对预防上感有着重要意义。

    小儿感冒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大多为2~3日或稍久。

      2、轻症 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也可用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如感染,涉及鼻咽及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结可稍肿大。发热可持续2~3日至1周左右。在婴幼儿容易引起呕吐及腹泻。

      3、重症 体温可达39~40℃或理高,伴有冷感,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不

    小儿感冒应该如何护理?

      孩子感冒后怎样护理?

      护理要点

      1.注意休息

      给予充分休息及护理,待症状消失后再恢复活动,避免病根未除尽而发作。

      2.合理饮食

      总体原则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流质食物、软质食物,少食多餐。可多喝一些果汁,补充营养。随着病情的好转,消化能力的提高,可适当改变食物稠度,直至可恢复平日饮食为止。

      3.物理降温

      发热后先用物理降温,没有作用后才服用适量退烧药。

      物理降温方法有:局部散热降温、洗温水澡或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等。洗温水澡或温水擦浴效果较好,缺点是冬天难以实施。而局部散热降温法较适合在家中使用。

      局部散热降温法通常是头部用冷湿毛巾或者冰袋敷,再在血管比较大的地方,如颈部、腋下及腹股敷上冰袋,加速降温。需经常更换冰袋或冷湿巾。

      4.有效出汗

      多饮水,增加出汗,促进循环,排出毒素,同时有利于降低体温。

      5.环境适宜

      房间保持安静,保证患儿的睡眠。可以适当地轻声讲故事或听音乐,让患儿放松心情。

      保持房间空气流通,有助于出汗及降温。但是应避免直接对着患儿吹风。

      患儿应穿宽松衣裤,以利有效出汗和散热。过后衣服和盖过厚被褥,反而容易诱发高热惊厥。服用退热药后,及时更换有汗的衣服。

      6.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发热患儿的惊厥先兆,防止其发生。对于有高热惊厥的患儿,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鲁米那”,预防高热惊厥再度发生。

      患儿口腔内有疱疹或皮肤上有皮疹也需及时看医生。

    小儿感冒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预防:

      1.积极锻炼:睡觉是多开窗户,坚持用冷水洗脸,早起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等

      2.增加营养:做到饮食均衡,增强免疫力。

      3.随时增减衣服:穿衣应该跟着气温走,避免过多或过少:特别在冬天应注意保暖,早晚应穿多一点,中午可以适当减少;同时应注意室温于户外的温度差,避免出入房间时着凉。小儿热爱运动,在运动出汗后,应及时更衣。外出时也可以戴口罩,让空气在口鼻部位的湿化时间延长,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

      4.讲卫生,避免发病诱因:防止环境污染和被动吸烟等。每周可以用醋蒸呼吸道汽熏20分钟,作简单的杀毒,增强呼吸道的免疫功能。

      5.避免交叉感染和病原播散:接触病人后要洗手,若病情严重,在托幼机构及医院中应穿隔离衣,在家庭中患者避免与健康的人接触。这不仅保护周围的人,同时减少病儿发生并发症的机会。

      医院中,在可行的情况下,保持病房的通风换气及适宜的温度。同时对病人的床铺和空床及时清洁消毒。如有条件,可用紫外线对病室与污染地区进行消毒。

      6.注射疫苗:从鼻腔雾化吸入或滴入减毒病毒疫苗,可以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产生分泌型IgA抗体的,增强呼吸道的防御能力,作用比其他血清抗体要好。但是目前难以用疫苗预防类别众多的肠道病毒和鼻病毒。

      7.药物预防:可采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如西药左旋四咪唑,卡慢舒;中药黄芪、加味玉屏风散(配方:生黄芪9g,白术6g,防风3g,生牡蛎9g,陈皮6g,山药9g,研成细末)

      8.扁桃体经常频繁发炎化脓,要与医生讨论是否有必要切除扁桃体。

      留意全身症状如精神、食欲等,这比热度及白细胞等指标更为重要

    保健品查询

    其他科室常见问题

    症状咨询 药品咨询 生活咨询

    相关资讯推荐

    更多
    女性健康 男性健康 女性情感
    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