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

吸入性肺炎

  • 病因
  • 症状
  • 预防
  • 资料用药
  • 吸入性肺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正常人由于会厌、声门、保护性的反射和吞咽的协同作用,食物和异物不易进入下呼吸道,少量液体亦能通过咳嗽排出。当神志不清时,如全身麻醉、脑血管意外、癫痫发作、酒精中毒或安眠药中毒等由于吞咽和声门关闭动作不协调,咳嗽受到抑制,异物即可吸入;食管病变如食管失弛缓症、食管上段癌肿、Zenks食管憩室,食物下咽不能全部入胃反流入气管;癌肿或外伤引起的食管气管瘘食物可经食管直接进入气管内;医源性的因素,如胃管刺激咽部引起呕吐,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影响喉功能,抑制正常咽部运动等,可将呕吐物吸入气道。老年人反应性差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临床上吸入胃内容物引起的吸入性肺炎较多见。误吸煤油、汽油、干洗剂等,多见于儿童。

      吸入物产生肺炎的严重程度与吸入胃液中的盐酸浓度、吸入量以及在肺内的分布情况有关。吸入胃酸的pH<2.5时,可严重损伤肺组织,吸入液体少至50ml即能引起肺损害。动物实验中证实,吸入pH<1.5的液体3ml/kg时,动物死亡100%。吸入液的分布范围越广泛,损害越严重。

      (二)发病机制

      吸入胃内容物后,胃酸刺激支气管引起强烈的支气管痉挛,接着发生支气管上皮的急性炎症反应和支气管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进入肺泡的胃液迅速向周围肺组织扩散,肺泡上皮细胞破坏,变性并累及毛细血管壁,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和肺泡毛细血管壁破坏,形成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水肿。数天后肺泡内水肿和出血逐渐吸收并有透明膜形成,然后引起纤维化。吸入同时可将咽部寄殖菌带入肺内,产生以厌氧菌感染为主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形成肺脓肿肺水肿使肺组织弹性减弱,顺应性降低,肺容量减少,胞泡Ⅱ型细胞破坏,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使小气道闭合,肺泡萎陷引起肺不张。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值降低、静动脉分流增加,导致低氧血症。血管内液体大量渗出或反射性血管扩张,血容量可减少 35%以上,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低血压。吸入碳氢化合物的病理过程与胃酸吸入相仿,因其表面张力低,吸入后在肺内大面积扩散,并使表面活性物质失活,更易产生肺不张、肺水肿,导致严重低氧血症。

    吸入性肺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诱发因素和机体的状态有关。吸入呕吐物可突发喉反射性痉挛和支气管刺激发生喘鸣剧咳。食管、支气管瘘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每天进食后有痉挛性咳嗽伴气急;神志不清者,吸入后常无明显症状,但于1~2h后可突发呼吸困难,出现发绀,常咳出浆液性泡沫状痰,可带血。两肺可闻及湿???/a>和哮鸣音,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可产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可伴二氧化碳潴留和代谢性酸中毒。

      二.诊断

      

    吸入性肺炎应该如何护理?

      预防吸入性肺炎的主要措施为防止食物或胃容物吸入,如手术麻醉前应充分让胃排空,对昏迷患者可采取头低及侧卧位,尽早安置胃管,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工。加强护理更为重要。

    吸入性肺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给予高浓度氧吸入,应用纤支镜或气管插管将异物吸出,加用呼气末正压呼吸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纠正血容量不足可用白蛋白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为避免左心室负担过重和胶体液渗漏入肺间质,可使用利尿剂。应用肾上腺皮激素治疗尚有争论,有认为在吸入12小时内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3~4,有利于肺部炎症的吸收,但亦有持相反意见者。抗生素只用于控制继发性感染,而不主张用于预防细菌性感染,因用药既不能减少继发细菌感染的发生,且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吸入碳氢化合物液体后的处理原则与上述相同。

      (二)预后

      老年人反应性差,加之患有多种疾病,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一般预后差。

    保健品查询

    其他科室常见问题

    症状咨询 药品咨询 生活咨询

    相关资讯推荐

    更多
    女性健康 男性健康 女性情感
    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