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

鱼胆中毒

  • 病因
  • 症状
  • 预防
  • 资料用药
  • 鱼胆中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鱼胆汁中含有鱼胆毒素如组胺类、氰化物及胆酸等物质、生食、熟食均有毒性。有人用生吞鱼胆来治疗眼病、高血压或慢性支气管炎等,因为民间认为鱼胆有、清热、解毒、明目作用。中毒原因多为过于相信鱼胆的药理作用而食用,因而引起急性鱼胆中毒。鱼胆中毒是比较特殊的中毒现象,成人食用1.5kg重的鱼胆就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按南京中医学院编著的中药学规定,青鱼胆用量为1~2.5g,但一般大鱼胆即使半个也远远超过此量。小儿服2个,大人服8~13个可致死亡。

    鱼胆中毒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起病较急,多在服鱼胆后1~3小时发病。早期主要为胃肠道症状,晚期为肝、肾功能损害。先见呕吐和腹痛,由于毒素引起上消化道粘膜病变,故呕吐较重,多者每日可达30次以上,吐出食物甚至胆汁,有时可带血。腹痛多为阵发,位在上腹部,并不太重。腹泻较轻,呈不消化便。发病后1~2天肝脏渐肿大,肝功受损,发生黄疸。毒素主要由肾排出,故易引起近球小管坏死及集合管阻塞,发生少尿,甚至尿闭。尿蛋白阳性,镜检可见红细胞及颗粒管型,严重者发生肾功能衰竭。

    鱼胆中毒应该如何护理?

    其他科室常见问题

    症状咨询 药品咨询 生活咨询

    相关资讯推荐

    更多
    女性健康 男性健康 女性情感
    健康导航